第四届CECC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召开,飞桨持续加码产教融合教育新生态
发布日期:2023-04-26T13:22:47.000+0000 浏览量:651次
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带来了新挑战。4月21日至22日,以“新时代 新挑战 新任务”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CECC)在厦门召开,飞桨承办“人工智能与大模型”论坛同期举办。立足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潮头,以新时代 AI 人才发展为目标,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领导,来自浙江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百度飞桨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研讨分享了大模型技术、科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宏伟担任本次论坛主持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傅育熙教授作为论坛主席致辞,他表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各行业持续产生影响,目前我们已经不可能绕开大模型去谈人工智能,国内外都很重视大模型技术发展,建设中国自己的基础大模型平台尤为重要。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傅育熙教授
“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中国的
GPT
,甚至超过
GPT
。”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宗成庆,同样谈到大模型建设的重要性,并分别从大语言模型的概念、技术能力、应用定位等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大模型作为一个很好的助手,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但目前在很多专业领域的性能表现尚有所欠缺。此外,他还建议,大模型发展需要加强使用边界的约束,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尤其是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等。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飞教授线上参与并做分享。从“共生则关联”为核心的概率统计模型介绍体现了“计算独大、表示丰富和机理式微”的
GPT
特点,分析其所具有的涌现合成能力。同时认为善于利用
GPT
将会在人和人造物协同共长时代,更好推动教育的发展。大语言模型由“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共同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获取特定知识,从以往繁重冗余的工作中解放出很多时间,人们应该形成更加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改进现有的教育模式和学习习惯,做更加具有开创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工作。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飞
百度
AI
技术生态总经理马艳军在演讲中表示,深度学习和大模型作为
AI
前沿技术和基础设施,两者联合优化,相互促进,迎来发展黄金期。百度积累了深厚的
AI
研发和工程化能力,国内最早自研深度学习平台飞桨,支撑文心大模型高效开发训练和推理部署,使其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性能更强。同时,飞桨携手产学研共建产教融合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将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
AI
人才培养提供关键助力。
以“创新教育评价
——
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现代化”为主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刘浩副教授,从基础教育监测评价角度进行了分享。他指出,教育评价要建立落实素质教育的新指挥棒,通过创新教育评价,将学生信息素养、数据素养、科技素养、创新素养、劳动素养等纳入教育质量监测,以此服务未来学生素养发展。在科技赋能教育评价方面,通过全样本检测,真实化、情景化的评价场景,以及数据挖掘等方式将实现教育评价的高质量发展。
南昌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饶泓教授主持了“大模型如何促进产业发展与科教融合”圆桌对话。宗成庆表示,大模型需要静下心来沉淀,尤其是基础性数据资源、规范和标准等要做实。马艳军讲到,深度学习的发展源于数据、算力、算法的深度结合,大模型依托深度学习平台提供的一系列能力和工具链,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和产业应用。刘浩表示,每个学校甚至行业,都需要结合新时代的要求作出改变和调整。比如开设大模型课程,做交叉学科探索等。厦门大学信息学院高级工程师范晓亮也表示,大模型想要赋能千行百业,数据安全和数据要素流通问题也不容忽视。
接下来,作为高校代表,来自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的朱国斌副院长,更进一步结合校企合作案例分享了实践经验,并重点介绍了飞桨(四川)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希望四川省内重点高校与企业之间加强联动,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目前,该中心已在成都、绵阳、宜宾等城市组织多场产教融合论坛;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国培基地,面向高校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开展多期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研修班。
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舒琳介绍了“
1+N+X
”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经验。围绕数字人与未来生活、数字基建与未来社会,基于飞桨的产业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帮助学生由“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转变,形成具有华工特色的未来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路径。
论坛现场,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炜发布了《全球编程竞赛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学科竞赛的生态体系两个角度,对国内外编程竞赛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率先提出打造卓越编程能力进阶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智能化“卓越工程师”培养带来新思路。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炜
AI 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百度飞桨的教育生态运营专家们也全面分享了飞桨面向高校推出的产教融合的复合型 AI 人才培养方案,从高校服务、教学资源、工具与平台三个层面,围绕学习、培训、实践、就业等环节,为高校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支持,助力高校人工智能及交叉学科专业建设;并通过科研实验室合作、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中心、AI+X 产学研融合创新基地等更深入的校企合作形式,共同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区域服务高地、产学研协同高地。
百度飞桨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持续投入教育生态建设,基于飞桨多年产业实践案例,打造出适用于不同 AI 基础师生的立体化、多适配性课程资源。飞桨还拥有国内最大的人工智能学习与实训社区 AI Studio,一站式全方位赋能高校 AI 人才培养。数据显示,几乎全国每一所高校都有学生在飞桨 AI Studio 进行学习。百度基于飞桨已为社会培养了超过 300 万 AI 人才。
飞桨联合高校名师出版教辅书,与高校共建了 234 门 AI 与 AI+X 课程。特别是针对时下热门的大模型领域,飞桨已在打造相关技术和实践课程;通过高校竞赛服务体系,仅在 2022 年,飞桨就承办了超过 80 场各类赛事。高校师生基于飞桨开发的优秀技术成果,在各大国赛中共斩获 1000 余项国家级或省级奖项,其中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 金 3 银 4 铜的好成绩。
企业赋能人才成长,人才推动产业进步,便形成了产教融合培养 AI 人才的正循环。未来,飞桨将继续着力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中国产业智能化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的 AI 人才。